趙麗華:交通“腸梗阻”何時休
“本來縣里面安了防護欄是挺好的一件事,我們開車的就不用擔心有人橫穿馬路了??墒怯行┤擞职褦偽粩[在路邊,導致我們更要小心翼翼了?!?月15日,在固城教學的劉老師向本報反映。
按照劉老師的指引,記者于16日下午5:00來到青年街路口,發現路兩旁擠滿叫賣的攤販,雖然是雙向四車道,可賣衣服的搭了帳篷,賣菜的開著四輪車,都占用車道空間?!澳憧?,這些攤販都快把靠近花壇的車道占完了,司機開得慢,也難免事故發生。上次我從這經過時,賣衣服的占用車道,買衣服的停著三輪車又占用車道,有個三輪車主也不看看后面有車沒,就突然開車起步。我的車就和三輪車刮蹭了。對方是個農村老頭,我只好吃啞巴虧,自己花幾百元噴漆。如果撞到人,你說誰的責任,賣衣服的?買衣服的?”在民政局上班的張主任向記者抱怨道。
“那還是好的,我呢,在欄桿十字街西邊住,每天買菜賣菜的都聚在大路上。那是上班路上,千里車流,萬里人潮。望大街內外,車行如龜,我很煩躁,一步不動,總是惱火要燒著!”提到堵,市民任先生也是一肚子苦水,“政府明明建的有農貿市場,可是使用率不高,很多人仍然路上擺賣。平時也有管理市場的,可是賣菜的像玩貓抓老鼠游戲一樣,管理人來了,就挪個位置?!?br/> 像這樣的攤販經營,在我縣縣城、鄉下都廣泛存在,它活躍了市場,擴大了就業,卻也因為無序,影響了出行。政府為此也是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管理,可是“你有張良計,我有過墻梯”,無序經營仍然存在。大家都知道光靠城管窮追猛打還遠遠不夠,多管齊下、疏堵結合才是治本良方,可是怎樣真正實踐呢?
順河辦事處的二道埂農貿市場,初建成很多菜販也是持抵觸態度,后來政府給出了優惠,又強硬規定北大街嚴禁賣菜,16年正式投入使用,大埂地下的“騎路市場”終消失?!败浻布媸辈拍鼙苊廪r貿市場空置。對于像淮河公園、東西湖娛樂性區域,有網友建議不錯,采取區域管理的辦法,分別設立“絕對禁止區城”、“相對禁止區域”和“誘導區城”,劃定臨時區域供攤販經營,同時建章立制,設準入門檻,對疏導點進行“集約化管理”,對營業時間、營業地點和營業方式都明確規定,政府主導,攤販自覺,才能讓百姓“安居”,讓攤主“有業”。